更多服务
扬州一名工人一天可生产30万只包子节省大量人工成本
日期:2025-11-14 浏览

    扬州一名工人一天可生产30万只包子节省大量人工成本

       本网最新消息,近日,我们了解到,清晨5点半,天刚蒙蒙亮,扬州东园食品有限公司的厂区内,专用冷链物流车早已“蓄势待发”,等待装箱、发货。几个小时后,新鲜的菜品将会出现在江浙沪100多家门店的餐桌上,供食客享用。


作为“中央厨房”,前端门店需求与后端工厂生产,需紧密配合、无缝衔接。为此,东园食品投入数千万元,引入两条全自动生产线,进行“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”。今年,省工信厅公布的2025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上,东园食品位列其中。一家省级“先进级智能工厂”,到底有多“先进”?近日,记者进行了探访。


包子生产线。

“人工做包子,熟练工一天大约可生产2500只包子。”在东园食品参观通道里,隔着玻璃,东园食品行政总监韩文指着车间里的全自动包子生产线说,现在一条生产线只有一名工人,动动手指头,一天可生产30万只包子。

从2500只到30万只,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“首先是人工需求显著降低。”韩文说,过去靠人工生产30万只包子,至少需要120名熟练工人。而现在,一名工人操作全自动生产线,就可以达到同样的产能。

其次,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。韩文解释,包子生产工序纷繁复杂,在传统生产线中,避免不了人工的介入。“有人工介入,原材料的浪费不可避免。”他说,如今的全自动生产线,从面皮、馅料进去,到最终成品,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生产,有效减少了原材料浪费。

反映在成本上,单只包子成本显著下降。“由于我们量大,每天节省的成本还是非常可观的。”韩文说。

另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带来的红利,在三文鱼上表现得更为明显。



三文鱼生产线。朱轩卿 摄

每天清晨,发往江浙沪100多家门店的冷链物流车上,总少不了三文鱼的身影。这些被切成净鱼片、鱼柳的三文鱼,有着统一的规格。能制作成如此规范的产品,背后少不了一条从丹麦引进的三文鱼全自动宰杀线。

工人站在三文鱼宰杀线的一端,将整鱼放进去,去皮、去头、拔刺等工序一气呵成。全自动宰杀线的另一头,成品的三文鱼片新鲜“出炉”。

“我们每天要处理三文鱼35吨,如果使用人工宰杀,每家门店要配一名杀鱼师傅,100多家门店就需要配100多位杀鱼师傅。”韩文表示,三文鱼全自动宰杀线的引入,带来的降本增效尤为明显。

作为扬州本土的餐饮企业,东园食品在“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”方面持续发力。“我们投入数千万元,引入两条全自动生产线。此外,在智能化管理方面,实现了订单化生产。每天的排产计划,来自门店的实时订单。”

在韩文看来,“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”给企业带来的,是实实在在的生产效率的提升。从人工手捏2500只包子,到全自动生产线日产30万只包子,数字变化的背后,是产能、成本、效率的一场全新“革命”。